本周金句:
帮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由佳
时间:2017-10-26 来源/编辑:吴戈 浏览次数:7635  【返回首页

   

20171022上午,肖莉姊妹在长沙城南堂心理辅导班进行了“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做情绪的主人”的主题讲座。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239295000834358271.jpg   在这节课上,肖莉姊妹向我们讲解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阶段情绪的发展情况,以及家长如何觉察自己,理清楚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并正确引导。

    课程从游戏开始,肖姊妹给每人发了一颗糖,并要求大家都吃了,让大家在吃的过程中讲述自己的感觉与心情,并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用情绪词汇描述,反过来 猜测发糖并要求大家吃的人当初的心情和在收集到大家的反馈后的心情,也用词语表述出来。

    接下来的游戏是让大家分组讨论“一个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妈妈把他交给幼儿园老师时的那个场景中,妈妈和宝宝的心情,用心体会自己当初是怎么样的心情,说说孩子又是怎么样的心情。”讨论完,大家各自分享了情绪词汇,当看到这些时,很多弟兄姊妹为此似乎对自己和孩子有新的发现。

    进入正题后,肖莉姊妹介绍了情绪和心情的区别与联系:

心情是指无特定、普遍及能够广泛影响认知和行为的一种情感状态。

    情绪是身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产生的态度。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情绪是心情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心情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儿童情绪发展有阶段性:

l      2-7个月出现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恐惧、惊讶

l      2岁时,次级情绪出现:尴尬、害羞、内疚、嫉妒和骄傲

l      3岁以后,有了自我评价,伴随着骄傲、害羞等情绪出

    科学家在观察4月、13月、23月大的婴儿时,明显的看得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情绪的成熟。

    接下来,肖莉姊妹通过几个故事,分享了几种孩子经常表现出来的情绪以及成人的处理方法:

故事一:分离使孩子充满了恐惧

     就像出生时孩子离开了妈妈的身体一样。大多数孩子刚上幼儿园时也存在着分离恐惧,当老师把哭喊的孩子从妈妈的怀抱里接过来,但孩子仍哭着拉扯着妈妈。最后妈妈消失在孩子的视线里,孩子便转身抱住了老师,依然恐惧地哭着。

 孩子第一次离开妈妈上幼儿园。要怎样安慰孩子呢?

     老师怀抱着孩子,轻轻拍着他的后背说:“老师知道你离开妈妈很害怕。你哭吧,哭会让你好受一点。老师陪着你!” 

 孩子就把恐惧大声地哭了出来……哭过,恐惧就自然地流淌了出来。老师又说:“你现在很安全。老师会照顾你,保护你,一直陪着你,不离开你,直到妈妈来接你。不管哭多久,都会有老师陪着。一会儿,恐惧的哭变为了伤心的哭。此时,孩子有的只是离开妈妈的伤心,而不再是恐惧。他和这个新世界就在这样的哭声中,逐渐靠近……正常的感觉逐渐开始回归,心情开始平复,慢慢地妈妈的离开也被接纳了。

    哭是痛苦和伤心的表现、表示以及表达和导出。这里哭不是伤害,而是情绪的流淌。这时的安慰就是要倾听:倾听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哭声。倾听就是允许孩子把情绪流淌出来,就是接纳与理解。

看看这样的对话:

    老师对一个刚入园的孩子说:“不哭了,妈妈下午就来接你。老师也爱你!”(这个老师对孩子哭泣表示自己情绪的作法实际上是不接受的,这样孩子更加无助,如果大人不接受孩子这种正常的情绪反而不利于与孩子产生信任感。)

    站在一边的大一点的孩子对老师说:“老师,你让他哭吧!我刚来的时候也很害怕,也这样哭。哭着哭着,就把害怕给哭出去了,我就好了。”这是这个大孩子自己的情绪体验和经历。(随着孩子长大,可以更好的总结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很乐于分享给需要的小朋友)

    来到陌生的地方并被交给陌生的人,因此孩子会有恐惧的情绪,这种情绪使孩子自卫,这是孩子自我保护的生命能。借助这种生命能的流淌,孩子会恢复正常的感觉和心理,并衍生和发展心理与认知,慢慢开始接纳他人代替妈妈来照顾自己,慢慢接纳陌生的环境,慢慢了解妈妈和家庭之外的世界,慢慢扩展自己内在世界的空间。

    这个过程经由感觉、情绪、心理和认知,良性的情绪整合:“世界是可以信任的,他人是可以信任的,我自己也是可以信任的,而且我是有能力的。

故事二:干涉使孩子产生愤怒

    父亲给3岁的儿子买了一个红薯,孩子拿着红薯专注地集中在了红薯的皮上……父亲付完钱,看着稚嫩的儿子艰难而笨拙地剥着皮,父亲毫无觉察地想:“按儿子这样的速度剥皮,恐怕半天也吃不到,而且时间太久了!”忙于“正事”的父亲情急中便一把夺过了红薯:“爸爸帮你剥!”孩子怔住了,父亲急忙剥皮时,孩子愤怒地大哭起来,父亲慈爱地说:“别急,别急,马上就好!真是太急了!”父亲认为孩子是急于想吃到红薯,便急切地剥开了一半皮,另一半留着便于孩子拿在手里。父亲递给愤怒哭叫的孩子后,孩子却将红薯愤怒地扔到了地下。这一扔也激起了父亲的愤怒。

    这位情绪发展未成熟的父亲,瞬间便和孩子的情绪共生了。他不知道孩子的兴趣在于剥红薯皮,在于手的使用,在于必须由自己剥皮再吃的内在秩序,儿童成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会愤怒。这一切完全是基于成长的需要。由于成人无法站在孩子成长的角度来对待儿童,所以就这样和孩子失之交臂,擦肩而过。

    愤怒在开始的时候只是儿童用以保护自己、维护和争取自己心智成长的权益与机会的工具,而在后来却成为相互不理解的代言。

    这位父亲,不明白孩子成长的需要,不能允许孩子有情绪,孩子的恼怒情绪需要通过哭流走,最好的方法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评判。

忠告:请不要启动自己尚未成熟的情绪去理解孩子的情绪。情绪是孩子的,他需要自己学习整合。成人要给儿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和自己的情绪相处。正常的情绪发展,从与情绪相处、熟悉,到调解……年龄越大,这个过程的速度就越快,有意识的调整就越多。孩子是他情绪的主人,对情绪的处理与整合是由个体生命内在完成的,是一个内在操作的过程。而整合的结果才是核心,决定他将来处理情绪的方式。

 儿童正常的情绪成长是逐渐趋于内在的平静祥和,接近6岁的时候,他们看上去情绪不再过于“大喜”、“大悲”,大喜和大悲在内在的调整下变得平缓,也不再过于“风云突变”,内在的宁静平和已经初见端倪。了解与尊重生命,才能从本质上改善教育。

故事三:悦悦对妈妈的情绪好像有天然的预知力。

   悦悦2岁多时,每当妈妈不同意她正在做的事情,或者要去阻止她的时候,悦悦总是着急地大哭。妈妈想,这孩子情绪怎么这么急躁。

   3岁多时,有一次当妈妈又去制止悦悦的行为时,悦悦对妈妈说:“妈妈你别生气了。”妈妈一下子愣住了。妈妈觉察到,原来自己的内在有一股焦虑、生气甚至愤怒的情绪正在升起……

    真实的情况是:在悦悦更小的时候,当妈妈的情绪突然在她自己的内在升起,情绪的迷雾还没有完全酝酿、扩展出来,还没有变成一种氛围的时候,悦悦的情绪就已经跟妈妈的情绪一体了。当妈妈愤怒或者焦虑的情绪出现,但却还未被妈妈感觉到的时候,悦悦就会开始哭闹。

    2岁以前,悦悦虽然从妈妈的身体里走了出来,身体上是分离了,但是在情绪上尚未和妈妈的情绪剥离开,依然和妈妈是浑然一体的状态。称为“共生体”。悦悦不知道那是妈妈的情绪,她不知道那并不是自己的,就像悦悦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她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是自己的,她认为她和妈妈是一体的。现在,虽然身体不共生了,但情绪上她仍然和妈妈处于共生状态。

    在儿童内在的世界里,身体、情绪、感觉这些方面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共生的状态或者浑然一体的状态,最容易共生、浑然一体而不自觉的首先是情绪。儿童必须历经一个发现、剥离和独立的过程。

    3岁多的悦悦终于发现是妈妈生气了,而不是自己生气了,这就是情绪上的成长。(很多成年人都不能发现这一点)

    2岁多的时候,表面上看来悦悦急躁的大哭是因为悦悦不同意妈妈当下的做法,实际上那是因为她和妈妈愤怒、焦虑的情绪产生了共振。随着年龄的增长,悦悦对情绪的熟知度越来越高,她的内在开始具有辨识能力,并不断发展这种能力。

当妈妈内在的情绪刚冒头,尚未释放出来,悦悦就可以用语言告诉妈妈:“妈妈你别生气了。”当悦悦这样说的时候,她已经从妈妈的情绪中抽离出来了,她不再有之前那种强烈的焦虑感。这时,悦悦妈妈才觉察到原来是自己生气了。悦悦的发现让妈妈觉察到了自己,悦悦妈妈说:“我女儿让我发现了自己在情绪上的问题,我现在才逐渐了解了我的情绪。看来我的情绪还处在童年时与我母亲情绪的共生状态。”

共生是客观和天然的状态,如果父母情绪较为成熟,内在较为平和,父母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就比较清晰,孩子情绪成长的空间就相对宽大和良好。共生的这段特殊的时期,可以使儿童极容易熟知情绪的世界,然而当孩子情绪无法成长时,共生也易于把自己迷失在他人的情绪世界里。核心的问题是情绪的成长过程是否可以完成。

最后,肖莉老师给我了们3个步骤,帮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

1 认识情绪

2 接受情绪

3 表达情绪

近些年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绪的管理,也认识到情绪管理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我们小的时候,大多数人对情绪管理都是没有概念的,更不要说去有意识的学习和规范了。而我们家长不成熟的情绪问题又很容易影响我们的孩子,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努力的学习相关的知识,能够有意识的改善自己的情绪问题,并能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情绪,当然是最好。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很难做到,那也尽量少像故事二中的爸爸那样,和孩子爆发的情绪产生“共生”,以暴制暴,这样没有任何效果,孩子这么小,当然对抗不过大人,但是他还是不会表达和疏导自己的情绪,下次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或者远离大人,这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其实,孩子都是上帝的产业,他们是一颗种子,你只要给他们完全的信任、好的希望和充足的爱,他们都能自己长成自己应该有的样子,我们只需要静静的陪伴就好!

注:本文中故事案例来自《完整的成长》一书。

,
相关阅读
学龄儿童的发展-肖莉
2016/8/1  (查看3200次)
圣经概论第三十八课罗马书-李希超
2012/11/22  (查看2553次)
记长沙城南堂2012第一期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培训班学习-郭晓波
2012/7/11  (查看3255次)
小孩子样式的人--肖莉
2012/7/11  (查看3377次)
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穆星
2012/7/20  (查看3669次)
信、望、爱的关系 三组分享
2012/7/29  (查看3254次)
慈父与浪子-王秀华分享
2012/8/3  (查看3904次)
罗马书-欧淑
2012/8/11  (查看2948次)
面对中年危机(上)-徐艳辉
2016/11/21  (查看1866次)
跟帖区: [ 本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 请对您发表的言论负责,谢谢合作。本站部份文章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之管理员[Email:csnt1907@qq.com]以便及时处理。
验证码:
看不清
用户名: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还没有评论,沙发等你来抢!

图片新闻
城南堂祷告组在前行—彭冬霞
     城南堂《汁满叶青》项目圆满结束
中年团契举行迎新年感恩崇拜
湘潭市岳塘教会诗班来我堂交流-李根茂
广东协和神学院教牧班来访
果实丰满 汁浆常青-李丹、由佳
城南堂“建造”见证分享会后心得收获-李薇
神的眼目正看顾这地方-彭冬霞
长沙市城南堂举行“建造见证分享会”-刘云
长沙市城南堂新老同工分享交流团契活动记实-由佳
置顶文章
推荐文章
访问排行top10